甄嬛当上太后,第一件事居然是去找皇后宜修,告诉她一个惊人的消息:新帝依旧仁慈,决定让她继续当皇后。而且,先帝和纯元会一同被安葬,甚至史书上也不会再留下她的名字。这个消息对宜修无疑是致命打击,毕竟她支撑了这么久,终于崩溃,心悸死去。
当小允子来报这个消息时,他特别强调,宜修的眼睛瞪得大大的,死不瞑目。甄嬛听后若有所思,终于明白宜修最大的敌人,不是华妃,也不是纯元,更不是她自己。唯一可惜的是,宜修到死都没能看清楚这一点,最后那双瞪大的眼睛,成了她的唯一证明。
宜修本是庶女,嫁给当时还只是王爷的皇上,没多久便怀孕了,还得到了皇上许诺,如果生的是男孩,她就能成为福晋。正当她沉浸在即将迎来美满生活的幻想中时,纯元的突然出现,彻底打破了她的一切幻想。皇上对纯元一见钟情,背弃了她,把福晋的位置给了纯元。
展开剩余76%宜修承受不住这种屈辱,认为一切都是纯元抢了皇上的爱,所以她决定除掉纯元。然而,纯元死后,皇上并没有继续宠爱她。其实,皇上对宜修的“爱”从一开始就不完全是个人感情,更多的是看重她的乌拉那拉家族的背景。
要知道,当年皇上并不受宠,否则他为何会娶庶女宜修,而不是选择一个嫡女纯元?后来,纯元入宫照顾宜修,并不是单纯的巧合,而是因为皇上身后有乌拉那拉家族的支持。否则,为什么纯元而不是她的母亲来照顾宜修呢?皇上对纯元的接纳,更多是为了家族间的利益绑定,而非单纯的爱情。
可惜宜修一直没有看透这一点,她始终沉浸在复仇和争宠的漩涡中,最终错失了真正的自我。这也是为什么,纯元在知道宜修害她后,反而没有追究,而是用最后一口气保住了她的地位。可惜宜修并不领情,反而终其一生都在心中恨着她。
随着纯元的死,宜修顺利扶正,成为福晋,而皇上也登基成为皇帝。可即便如此,她依旧感受到皇上对华妃的宠爱,自己无论如何都未能得到真正的爱。而实际上,皇上并没有那么爱华妃,他不过是需要华妃背后的军事力量,特别是她哥哥年羹尧的支持。
宜修获得了高位,但她依旧无法满足,想要争取更多的宠爱。她早已拥有了尊贵的地位,应该安稳做皇后,过上她理想的生活。然而,她还是无法放下那份对皇帝爱的执着,陷入了无休止的斗争中。即使她不与华妃争宠,华妃也无法超越她,因为华妃的哥哥年羹尧注定了她无法逃过最终的败局。
皇帝是个多疑之人,曾因年羹尧的功勋而给了她一些宠爱,但这份宠爱最终也会变成祸患。正如《道德经》中所言:“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”福与祸是相依的,若宜修能看透这一点,她便不会迷失在皇帝的宠爱之中。
随着华妃的倒台,皇后的敌人变成了甄嬛。两人在争斗中互相较量,无数次交手,争的似乎是权力,但实际上,二人争斗的本质,还是皇帝的宠爱。当最终甄嬛获得胜利时,宜修并没有败给甄嬛,而是败给了自己的执念。她的敌人并非某个具体的人,而是她无法逾越的情关。
正如片头曲最后一句:“古今痴男女,谁能过情关?”唱得太对了,世间痴情男女,能过情关者寥寥无几,但过了这关,就能笑到最后。宜修就是那个典型的反面例子。她过于执着于皇帝爱不爱她,若是换个角度,专注于与皇帝合作,彼此建立一个互相扶持的关系,或许她的人生会更加顺利。至少,她那常年折磨她的偏头疼,可能就不会一直困扰她。
在剧中,也有那些走过情关的人,他们最终笑到最后。甄嬛便是其中之一,经历了菀莞和果郡王的死后,她终于领悟了情关的真正含义。欣常在也是如此,经历了小产、被华妃打压,她最终突破了情关。至于敬妃,她的情关如何过,虽然剧中没有细说,但显然是与华妃之间有一段未解的恩怨。
所以,情关的突破往往伴随着痛苦,而这痛苦也正是修行的一部分。关键在于,我们不能回避这些痛苦,而是要从中感悟,才能最终跨越这一关。皇后之所以一次次失败,就是因为每当遇到挫折时,她总是把所有问题归咎于别人,认为是上天对她不公。她越是拒绝接受现实,越是陷入痛苦,最终也越看不清楚真相。
我们真正的敌人,从来不是那些具体的人和事,而是我们内心的执念。这些人和事,其实是来帮助我们渡过劫难的。所谓的渡劫,就是上天针对我们安排的一场考验,要么是修复我们,要么是唤醒我们。宜修这一生的劫便是情劫,只可惜她始终选择躲避,因此才会在死时,眼睛瞪得那么大。
所以,当你感到生活很难,心中满是委屈时,不妨跳出来思考一下:是不是在渡劫?你的劫是什么?它是来修复你,还是唤醒你?
发布于:山东省线下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